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传承非遗文化,为青春挺膺担当
发布时间:2024-07-14 访问量: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时光,历久弥新。7月9日-11日,我院商学院、体育学院、文法学院、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学子们到南昌、上饶、萍乡等地,深入实践,探索非遗古韵,传承非遗精粹。

寻路笔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

7月9日,商学院“寻路笔都,筑梦非遗”社会实践队到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李小平非遗工坊与徐华荣毛笔研学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严筛毛料、合齐除绒、排列毛峰、切定笔形……李小平非遗工坊内,实践队队员们正在见证毛笔笔头的制作过程。在匠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来到徐华荣毛笔研学坊,亲身体验梳毛、齐毛、挑毛等工艺制作,研学并进,体会匠心独运的毛笔工艺。

7月11日,实践队来到文港镇青年电商创业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对电商基地的配套设施、办公环境、直播间等有了基本了解,感受到了毛笔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领会了新时代线上线下产品营销新方法,充分体会到电商基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绚烂多彩的文物与非遗令人着迷,实践队在“寻路笔都”中见证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会认真学习自身专业知识,运用电商与科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下去,让文化与时代共水天一色。

舞龙舞狮,这场非遗表演不一般!

7月9日-12日,体育学院“振乡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南昌县开展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

“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论课堂上,主讲员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舞龙舞狮的起源,吸引了在座小朋友的极大兴趣。

理论课结束后,实践队队员带领着小朋友走出教室,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咚咚——咚锵”,舞龙舞狮队员擎龙举狮,在密集的鼓点、镲声中出场,引得社区的居民纷纷驻足观看。金色雄狮摇头、摆尾、晃脑,跳跃、登高、朝拜,时而前进,时而后退。

在排山倒海般气势的背景音乐里,红色长龙似腾云而出。绕圈、盘旋、翻滚,一挥一跃融合力量与美感,栩栩如生地诠释出了舞龙的精、气、神。口号声、欢呼声形成了一支激荡人心的交响乐,现场热闹非凡。

舞龙舞狮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其外观,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技艺的配合。舞龙舞狮理论课堂与实地展演的形式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

尝新米打糍粑,学非遗扬文化

7月10日,文法学院“探寻生态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服务队在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开展“尝新米,打糍粑”活动,学习“打糍粑”文化。

蒸糯米、打糍粑、捏成团,在裴梅镇“尝新米·打糍粑”活动现场,实践队成员正撸起袖子有条不紊地制作着糍粑。队员们积极参与,现场甜香四溢,充满欢声笑语。最后,队员们将打好的糍粑分成小团,沾上芝麻和白糖细细品尝,并分享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

队员尹爽说:“打糍粑时木槌的每一次挥动和落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角度。在反复捶打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将糯米打成细腻而富有粘性的糍粑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耐心。”

走进剪纸天地,绘就千年传承

7月9日,传媒学院“寻访邓贞谦,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来到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华源村,走进剪纸文化馆,体味跨越时空的独特美学。

以刀剪为笔,红纸为媒,在剪纸文化馆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为表现载体,娓娓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故事。

实践队队员参观了剪纸文化馆,采访了守馆人,细细感受这份细腻与深邃,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文/商学院 体育学院 文法学院 传媒学院 图/商学院 体育学院 文法学院 传媒学院)

(一审/一校:李星,二审/二校:余小军,三审/三校:肖接增)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上一篇:【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铸牢“石榴籽”精神,用心浇灌团结花

下一篇:【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专业知识播撒乡村 青春智慧赋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