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同声唱,美育思政新课堂。6月27日晚,学院创新编排的艺术思政大课《黄河大合唱》在梦剧场首演。副院长赖经洪、陈志丹,党委委员余小军、熊南菲和师生代表700余人到场观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5周年。85年前在抗战烽火中,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共同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作品以中华母亲河——黄河为背景,用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生动刻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壮丽画卷,成为鼓舞全民族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号角。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追寻着耳熟能详的歌声,演出以《黄河大合唱》创作的时代背景开篇。1939年,这部音乐史诗巨作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犹如黄河亘古不息的涛声,超越地域、超越时代、超越民族和国家,至今不绝回响了85个春秋。
黄河的豪迈之音在梦剧场倾情演绎。演出分为八个乐章,依次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演出中,江西省优秀青年指挥肖洒的指挥手势,如同黄河波涛,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温柔细腻。演员们声情并茂,激情飞扬,用一句句真挚的言语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伟大奉献,用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动作传递着当代青年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在他们的生动演绎下,每一个角色有血有肉、发人深省;每一个故事有声有色、催人泪下,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随着演出的深入,听众们的情绪也愈发高涨,被演员们真情流露的表演和合唱团悠扬澎湃的歌声深深地感染,现场掌声雷动。

歌声渐息,灯光暗下。学院艺术思政大课《黄河大合唱》首演在掌声中圆满落幕。一条溪流汇入大河,才能流经千里;一曲旋律置身天地,方可震古烁今。学院艺术思政大课《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成功,为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将继续积极推进艺术与思政深度融合,以艺术之美浸润时代新人、激励报国之行。
(文/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付怡彬 胡佳怡 图/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钟杨盈 邱晓悦 张水星 视频/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张子迈 李晶 彭豪民)
(一审/一校:李星,二审/二校:余小军,三审/三校:肖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