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管理
1.学生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平时作业、阶段测验、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它是学生复习、巩固教师讲课内容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措施,学生应按计划进度和教师要求独立完成。
2.教师每次授课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进度向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
3.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对错误部分要提出正确思路,对错误部分较多,不合格者,要令其重做作,限期交批。
4.教师对每次批改完作业要有记载,以便进行检查考核。
5.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上交任课教师,一学期不交作业,或虽交作业但没完成该课程作业量三分之二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补交作业后方可参加考试。
6.学院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平时作业量和教师布置与批改情况,对不按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的教师的情况酌情扣减工作量,布置与批改作业情况作为学生评教的重要指标。
7.每门课程,任课教师一学期必须进行至少2次阶段性测试并有试卷记载,否则,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实行评优一票否决制。
二、辅导答疑(本院教师按学院原规定执行,外聘教师按以下规定执行)
1.辅导答疑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手段,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2.辅导答疑的时间一般在白天授课后的晚自习或其它课余时间进行,每门学科每位教师每月原则上辅导答疑一次,同时授课多个班级或多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合班答疑,每次一般不少于一个小时,原则上不超过两个小时。
3.辅导答疑地点由教师与学生商定,一般自主选择在双理楼教室进行,必要时教务办公室也可统一安排教室。
4.辅导答疑时一般不采用讲课的形式,辅导答疑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循循善诱,真正起到给学生解疑的作用。
5.教师辅导答疑后当即作记录,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类型、难点和教师采取的手段、措施,到学期末将记录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存,作为教师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和工作量计算的依据。
6.建立辅导答疑登记制度,要求教师辅导前向全班同学宣布时间地点,学习委员每次均需作好记录,及时填写情况登记表,为学院学期结束计算工作量提供依据,外聘教师每辅导答疑一小时记一课时工作量。
7.对按规定进行辅导答疑,认真记录,辅导效果好的教师将给予表扬,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并列入教师学期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8.各教研室主任要经常检查本专业教师的辅导答疑出勤和质量情况,把辅导答疑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教学研究内容,经常研讨,不断提高辅导答疑效果。
9.对坚持辅导答疑工作好的教研室,学院给予表扬奖励。
附:任课教师辅导答疑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