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2001—2011年建设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03 访问量: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01—2011年建设与发展报告

——暨在建院1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 刘俊

(2011年5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庆祝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院十周年。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出席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各位校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是江西师范大学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之初,命名为“江西师范大学青蓝学院”。同年12月,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十年来,学院几经迁址,办学艰难曲折。2001年租赁江西旅游商贸学院校舍起步办学,稳定两年后于2003年2月搬入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过渡,于2003年9月第一个进驻江西师大瑶湖校区办学,刚刚稳定下来又于2006年7月搬回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办学至今,2012年学院将迁往共青城办学。几经搬迁,几多辛酸苦楚,个中滋味几人能品,几人能知,但我们保持了稳定,每次搬迁都能平稳过渡,硬是走过来了。十年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2001年7个本科专业招生372人,到如今3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七千人。

十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职能处室及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秉承江西师范大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思路决定出路的指导思想,立足育人根本,彰显服务社会发展、传承文明进步的基本职责,充分依托母体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荟萃学校名师和社会名流,突出办学、治学和育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突出“创一流独立学院,育社会需求人才”办学定位;围绕“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按照“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的要求,全面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遵循“青蓝相继,知行合一”的院训,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市场为导向,凝特色求发展”的办学之路。学院现已成为一所融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师范与非师范并举,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管理出效益的管理思路和学院需要经营的理念。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负重前行始终坚持规范管理,按章办事;算成本,寻规律,始终坚持“精干、高效、满负荷”的管理方式,一人多岗多责,积极倡导“高一手,先一步”的工作方法,学院目前制定出台了50多项规章制度。当前学院在校生近七千人,而教职工不足百人。事实证明,管理出效益,规范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管理就是生产力。

十年来,学院始终注重专业建设,狠抓专业建设,突出以特为主。作为一所年轻的学院,抓专业建设尤为重要。学院抓专业建设不谋“大而全”,“小而全”,而求突出特色办学。不搞齐步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市场为导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表演、法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等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的体育专业舞龙队名扬国内外,我们的漆画、版画专业方向,在北京、台湾、南昌等地公开展出,社会反响强烈。学院始终重视师范专业建设,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为江西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质师资。

十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努力探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建立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形成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建美术、艺术、服装等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大学公共体育课变普通课为选项课并向“运动处方”式教学转化。“两课”,进行一系列大胆改革实践,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公共课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五环一体” 即集专题讲授、认真读书、学生讲坛、主动实践、综合考核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引领大学生走“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知行合一”之路。

十年来,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三三三”制的师资队伍模式。办学质量乃立校之本,教育复兴始于教师。经过十年探索,学院总结出“三三三”制的师资队伍模式,即学院自配三分之一,母体学校委派三分之一,社会竞聘三分之一。“三三三”制凝聚了我们的心血与智慧。任何一个“三”都是不易的。师资永远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母体学校的三分之一来之不易,由于开办专业众多需要与十多个学院沟通协调,有时为了一门专业课的教师不知要费多少口舌,真是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同样为了外聘一个好老师,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千家万户,总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学生的学习成才,我们无怨无悔。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12名,其中聘期一年以上的专任教师267名,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68.78%,有硕士以上学历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计9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支内外聘任、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十年来,学院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重。同学们大学就是学大,大学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办学十年来,学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之事无小事,坚持刚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学生奖助制度,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为学生办好事,为学生做实事。急学生之多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需。当然,在办学初期,由于几经搬迁,教学条件比较艰苦,2001级、2002级学生的学业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大学的教育是无法弥补的,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十年来,我们关心贫困学生,资助贫困学生,鼓励学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还记得200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易迅患脑瘤,师生捐助了他5万多元;2005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邓红亮患精神疾病,学院资助了七万多元;2006级物理学专业学生王文超家庭贫困又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学院资助了十万多元。十年来,学生进入学院学习后,没有发生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十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招生就业工作,“进口”和“出口”十分顺畅。自2001年创院招生以来,生源一年比一年好,屡屡刷新历史记录,历年省内招生分数基本上接近省二本线,上海、福建、云南等省外招生录取分数线基本上以二本线录取。“出口”畅,“进口”才能顺,学院已毕业学生五届近八千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始终保持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十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构建学习型学院,营造优良的院风教风学风,基本形成社会乐办、教工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学院着眼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了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学院先后邀请高校名师于丹教授,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当代作家二月河、神舟七号航天服把关人张渭源博士生导师等一批荟名师名流来院讲学。学院以“读书会”为载体每年坚持读4—5本书,学会读书,陶冶情操,交流工作。学院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建“青蓝”骑行队,合唱团,篮球、排球、乒乓球队等,建院以来坚持为教职工过生日,为教职工的未成年子女祝贺节日,组织教职工私家车爱心车队为毕业生送行等。这些点点滴滴均已内化为凝聚力量的源泉,以校为家,乐岗敬业,负重前行是我们真实的写照。

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开明开放办学。学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秉承“对外合作,开放融合”的开明开放办学思路,着眼发展,精心谋划,大胆探索,以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互访互派等形式,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范围,积极谋划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影响更强、效果更优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先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韩国邱加图立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办学;与英国斯汪西大学“1+3”、“2 +2”机制联合办学;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实施选派学生赴德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学习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办学经验,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十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精品。现有学生社团30多个,各种校园刊物或文化阵地10多份(个)。舞龙队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学生京剧社在国内独立学院首屈一指,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京剧展演一等奖。茶艺社应邀赴马达加斯加塔塔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表演。学院“红五月”系列活动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文化铸校已扎根于教师、学生心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院一道靓丽风景线,是学院的一张精美名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十年院庆,是一次办学历程的全面回顾。十年来,学院以国家振兴,江西崛起,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十年来,我们把学院的建设发展与江西师范大学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学院是学校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十年院庆,使我们得以回顾学院发展历程,更好的总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和规律,特别是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创新之路。

十年院庆,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十年来,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努力发挥人才培养,传承文明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社会培养了近八千名本科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兴业英才,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文化。

十年院庆,是一次兴学力量的凝聚。办人民满意教育,视科技学院为一生的作品,是科院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年院庆,是一次人心的凝聚,力量的凝聚,是向着更好更快更长远目标努力前行的凝聚。

十年院庆,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新起点,科院人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执着的追求,加快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独立学院。

老师们、同学们,十年跌宕起伏,十年风风雨雨。历史告诉现在,现在开拓未来。第一个十年,我们在新的体制机制下探索、前行和收获。下一个十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必将雄起、跨越和腾飞。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发展,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上一篇:我院“五五”普法工作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表彰

下一篇:第2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